第八卷 71-80期
第71期 目次 2017.7.15
第72期 目次 2017.9.15
第73期 目次 2017.11.15
第74期 目次 2018.01.15
第75期 目次 2018.03.15
第76期 目次 2018.05.15
第77期 目次 2018.07.15
第78期 目次 2018.09.15
第79期 目次 2018.11.15
第80期 目次 2019.01.15
波與粒子 | 傅俊結 |
Euler | 傅俊結 |
超越偏見與歧視的批判思考教案 | 方中士 |
辛文炳先生事略 | 張垣鐸 |
之子于歸的解毒 | 林柏維 |
二戰中之奇事趣聞 | 黃煥堯 |
從取景構圖讀徐志摩詩(六) | 張秀惠 |
台灣俳句的書寫 | 林柏維 |
英國皇室中生代的一些軼聞趣事 | 黃煥堯 |
第72期 目次 2017.9.15
《資治通鑑》的女性人物(卷1至卷68) | 施寬文 |
科學的黃金歲月(Ⅲ) | 傅俊結 |
遇見天鵝的快樂與生態保育的省思 | 呂昇陽 |
由歷史角度看花木蘭動畫 | 黃煥堯 |
新時代的觀光產業轉型 | 方中士 |
林獻堂的教育理念與實踐 | 林柏維 |
夢回塔關山 | 呂昇陽 |
第73期 目次 2017.11.15
《資治通鑑》的女性人物(卷69至卷118) | 施寬文 |
2017年諾貝爾物理獎 | 傅俊結 |
從生活不義經驗開始的跨越文化偏見與歧視的批判思考 | 方中士 |
印度考場奇景有感 | 黃煥堯 |
雲海塔關山 | 呂昇陽 |
和詩的書寫 | 林柏維 |
第74期 目次 2018.01.15
突破獎 | 傅俊結 |
論法律信賴保護原則 | 郭炳昌 |
從大法官觀點論法律明確性原則 | 郭炳昌 |
琉球=台灣? | 林柏維 |
從電視劇甄嬛傳看史實 | 黃煥堯 |
沒有神的宗教 | 方中士 |
第75期 目次 2018.03.15
眼淚成詩 | 許雅貴 |
abc猜想 | 傅俊結 |
論法律上毒樹惡果理論 | 郭炳昌 |
論法律保留原則 | 郭炳昌 |
近代台灣移墾型模的發展 | 林柏維 |
列寧格勒圍城戰二三事 | 黃煥堯 |
現代世界的一個主要趨勢 | 黃煥堯 |
第76期 目次 2018.05.15
靜默的海嘯 | 方中士 |
隋煬帝文學作品 | 許雅貴 |
司馬遷與刺客 | 許雅貴 |
米爾扎哈尼 | 傅俊結 |
談台南美食的幾個版本 | 黃煥堯 |
論法律罪刑法定原則 | 郭炳昌 |
連溫卿及其工會路線 | 林柏維 |
豬舍的舊夢 | 呂昇陽 |
第77期 目次 2018.07.15
我們的時代 | 方中士 |
自由作為大學通識教育核心價值之詮釋 | 方中士 |
暗能量 | 傅俊結 |
無極之美 | 鍾淑惠 |
「華人電影」與「華語電影」釋義 | 許雅貴 |
論法律優越原則 | 郭炳昌 |
筆誅勝於劍伐 | 楊子震 |
連橫的婦女觀 | 許雅貴 |
豬舍的舊夢(下) | 呂昇陽 |
第78期 目次 2018.09.15
協助辦理「通識課程革新計畫」之省思 | 楊子震 |
四年一次的數學盛會 | 傅俊結 |
近代台灣的移民墾拓型模 | 林柏維 |
從台灣看現代世界的兩個主要趨勢之一:全球化 | 黃煥堯 |
童年野釣瑣憶 | 呂昇陽 |
第79期 目次 2018.11.15
如何培養學生跨越媒體調控權力下受眾慣習 | 方中士 |
檢視假新聞的媒體素養 | 方中士 |
《周氏冥通記研究.譯注篇》糾繆 | 施寬文 |
無窮大 | 傅俊結 |
卸下聖體 | 鍾淑惠 |
論誠實信用原則 | 郭炳昌 |
論不確定法律概念 | 郭炳昌 |
連橫的歷史觀 | 許雅貴 |
炫富卻又受國民愛戴的君主 | 黃煥堯 |
印象南臺 | 劉煥玲 |
第80期 目次 2019.01.15
學生多元文化反思能力課程作業示例 | 方中士 |
《周氏冥通記研究.譯注篇》再糾繆 | 施寬文 |
《紅樓夢》宴會書寫 | 許雅貴 |
向Stein和Bourgain致敬 | 傅俊結 |
眼見為真?幻相? | 鍾淑惠 |
論命令保留原則 | 郭炳昌 |
戰爭的殘酷性質 | 黃煥堯 |
洗塵土為詩 | 林柏維 |
3478‧神聖‧歡樂會 | 劉煥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