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61-70期
第61期 目次 2016.05.15
第62期 目次 2016.06.15
第63期 目次 2016.07.15
第64期 目次 2016.09.15
第65期 目次 2016.11.15
第66期 目次 2016.12.15
第67期 目次 2017.01.15
第68期 目次 2017.03.15
第69期 目次 2017.05.15
第70期 目次 2017.06.15
第62期 目次 2016.06.15
悲劇叛臣僕固懷恩 | 施寬文 |
《資治通鑑》與諷諭時政 | 施寬文 |
佩雷爾曼 | 傅俊結 |
薛丁格的貓 | 傅俊結 |
漢樂府〈長歌行〉析解 | 張垣鐸 |
海寮村普陀寺清和社南管樂團 | 沈文珺 |
魂縈舊夢 | 林柏維 |
死刑存廢之我見 | 郭炳昌 |
不分朝野 團結對外 | 郭炳昌 |
甘地〈論非暴力〉讀後 | 張秀惠 |
北門故事 | 盧彥光 |
珍珠港之役日本人錯過了什麼 | 黃煥堯 |
憶江南:鄉村四嘆 | 張垣鐸 |
第63期 目次 2016.07.15
第64期 目次 2016.09.15
一首文字質樸而悸動人心的漢代樂府民歌:〈上邪〉 | 張垣鐸 |
陳玄祐〈離魂記〉的浪漫神采 | 張垣鐸 |
司馬光運用筆記小說概說 | 施寬文 |
《資治通鑑》與筆記小說 | 施寬文 |
湯川秀樹與介子理論 | 傅俊結 |
哥德巴赫猜想 | 傅俊結 |
搖滾巨星的奇特行徑 | 黃煥堯 |
從「人民」到「公民」的政治學解釋 | 方中士 |
奮起湖的湖在哪裡? | 林柏維 |
中世紀歐洲黑死病的另一章 | 黃煥堯 |
灣生滿生台生 | 林柏維 |
第65期 目次 2016.11.15
一首質樸真淳的漢代樂府民歌 | 張垣鐸 |
台灣文化協會的現代意義 | 林柏維 |
英國數學家哈代 | 傅俊結 |
綠色螢光蛋白的故事 | 傅俊結 |
五條港的港呢? | 林柏維 |
流感與一戰的結束 | 黃煥堯 |
「默殺」與「默視」 | 黃煥堯 |
郭震〈寶劍篇〉賞析 | 施寬文 |
淺談張曉風〈我在〉 | 施寬文 |
善良湧現 | 林柏維 |
中華航空公司飛行員甄試推薦函 | 張垣鐸 |
第66期 目次 2016.12.15
蘇東坡「文以達意」的文學觀 | 張垣鐸 |
《資治通鑑》中的小人 | 施寬文 |
Kakeya 猜測 | 傅俊結 |
身心障礙者權益公約在大學通識課程中的運用 | 方中士 |
古坑沒有坑 | 林柏維 |
閃電戰的源起 | 黃煥堯 |
白堊紀末期的隕石撞擊 | 黃煥堯 |
從取景構圖讀徐志摩詩(一) | 張秀惠 |
蘭亭集序 | 林柏維 |
第67期 目次 2017.01.15
從〈橫山疏〉略談司馬光的戰爭觀 | 施寬文 |
標準模型 | 傅俊結 |
談健康上網為無效教學目標 | 方中士 |
找不到貓仔門 | 林柏維 |
談心理學的歷史應用 | 黃煥堯 |
匠心獨具的古代工藝智慧 | 黃煥堯 |
從取景構圖讀徐志摩詩(二) | 張秀惠 |
讀《宋史‧辛棄疾傳》有感 | 張垣鐸 |
風雨飄搖的年代 | 林柏維 |
第68期 目次 2017.03.15
第69期 目次 2017.05.15
第70期 目次 2017.06.15
科學的黃金歲月(Ⅱ) | 傅俊結 |
當觀光成為產業之後? | 方中士 |
跨越偏見與歧視的批判思考教案 | 方中士 |
流浪的羅漢 | 林柏維 |
屹立千年的乾陵 | 黃煥堯 |
從取景構圖讀徐志摩詩(五) | 張秀惠 |
永遇樂:南臺科大 | 張垣鐸 |
小熊隊百年孤寂的源起 | 黃煥堯 |